• 订阅号
  • 服务号
您现在的位置: 长沙市中心医院 > 新闻纵览 > 健教聚焦
健教聚焦
感谢你们的不放弃!晚期双癌患者通过精准医疗重获生机
发布日期:2025-11-04

  “谢谢你们的不放弃!原本以为患上结肠癌加肺癌已经没希望了,没想到现在能吃能睡,真是多亏了肿瘤科医护团队!”

  10月26日,是68 岁的王建刚(化名)从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肿瘤科出院的日子,他紧紧握住肿瘤科主任李岳勇的手,不断道谢。

  家人回忆,2024年5月,王建刚在省级医院的检查中同时被确诊为肺腺癌 IV 期和乙状结肠癌III期,且肺癌已出现胸膜侵犯、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属于晚期癌症中难度极高的情况,且肺癌基因检测为阴性,无法使用靶向药物。同年6月,王建刚在当地医院先接受了肠癌手术,暂时解决了结肠癌的局部问题。但肺癌肿瘤持续进展,老人出现了重度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身体无法耐受,医生建议放弃全身药物治疗。

  2025年8月,老人因“咯血、发热、胸痛、气促1周”住进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检查发现,除了肿瘤进展,还合并了“肺部感染”和“继发性肺结核”。在转结核科控制好结核后,老人转入肿瘤科,由肿瘤科主任李岳勇团队接手。

  李岳勇没有简单延续“放弃药物治疗”的结论,而是通过3步精准评估,明确了老人当前最危险的3个问题及根源:咯血,肺癌肿瘤直接侵犯肺部血管,随时可能引发“大咯血”,大量血液堵塞气管会导致窒息死亡,是最紧急的风险;气促,肿瘤堵塞气管,引发“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肺部无法正常扩张换气),导致呼吸困难;胸痛,肿瘤侵犯多处胸膜(肺部表面的薄膜),刺激神经引发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老人的身体状况已无法承受静脉化疗。因此,治疗核心原则定为:先解决致命急症,再用温和方式控制肿瘤。

  第一步,针对“咯血”问题,选择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化疗药物灌注” 的联合局部治疗。通过在大腿根部穿刺血管的微创方式,将微小的栓塞材料输送到“给肿瘤供血的支气管动脉”,堵住出血血管,从根源上止住咯血。栓塞血管的同时,向肿瘤局部灌注低剂量高浓度化疗药,在“断肿瘤血供”的同时化疗“毒杀肿瘤”,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术后老人的咯血明显减少,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身体状态也逐渐稳定。

  第二步,病情稳定后,医生选择更适合虚弱患者的“节拍化疗”,即小剂量、长期规律口服化疗药,药物浓度能持续。老人服用后,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介入术后7天复查,左肺部的“肺不张”已经得到复张,气促得到缓解。

  针对“胸痛”和“肺部肿瘤”,医生采用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通过微创方式,将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微小粒子(直径约 0.8 毫米)直接植入肿瘤内部;粒子持续释放低剂量射线杀死肿瘤细胞,不仅能缩小肿瘤,还能直接缓解肿瘤对胸膜神经的刺激,减轻胸痛。

  历经18天的“先救急、再控瘤”的精准治疗,老人的咯血完全停止,胸痛明显减轻,气促消失,终于能正常呼吸;食欲大幅改善,精神状态好转,从之前的 “卧床难起” 到逐渐能下床活动,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肺部肿瘤生长得到抑制,胸膜转移瘤缩小。

  李岳勇教授强调,晚期癌症并不等于只能“放弃治疗”,晚期癌症治疗,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做到精准评估,找到“最危险的症状”优先处理,避免“盲目用药”;对于无法耐受全身治疗的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局部微创治疗有优势,能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减少副作用;即使无法彻底治愈,通过针对性治疗缓解疼痛、咯血、气促等症状,让患者“有质量地活着”,也是治疗的重要目标。

  “很多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有癌症家族史者定期体检(如肺部 CT、胃肠镜等),早发现、早治疗,能大幅提高治愈率。”李岳勇教授提醒:若已确诊晚期癌症,也不要轻易放弃,寻求专业肿瘤科团队的帮助,寻找新的治疗方向。

供稿丨肿瘤科 苏霁清 宣传部 朱文青
一审丨肿瘤科 李岳勇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