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第十三届“生命守护,‘救’在少年”暑期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夏令营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长沙市中心医院主办,急诊医学科第一党支部、护理部、团委、关心下一代协会等多部门联合承办,长沙晚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活动现场,近100名年龄在7至14岁之间的中小学生摇身一变,成为“急救小勇士”。他们通过系统学习,全面学习应对暑期高发意外伤害的实用急救知识。
急救课堂:聚焦暑期青少年意外伤害前三名
据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数据,每年7 - 8月,溺水、异物梗阻和动物咬蜇伤是青少年意外伤害中发生率位居前三的伤害类型。针对这一现状,急救知识课堂将这三类意外伤害的相关知识设为教学重点,并邀请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邵启兵担任讲课老师。
溺水急救:邵启兵强调“黄金4分钟”救援原则,详解三种溺水情形处置方案。对无呼吸心跳者需立即实施“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心肺复苏流程,并现场演示按压深度(不少于5厘米)、频率(100~120次/分)等关键指标。
异物梗阻:针对坚果、果冻等常见异物梗阻的急救,邵启兵现场演示“剪刀石头布”定位法(脐上两横指为冲击点)及婴幼儿背部叩击法,强调施救过程中要确保动作规范、力度适中,关注患者状态,保障施救安全。
动物咬伤:区分猫狗、鼠类、毒虫叮咬的急救差异,邵启兵重点指导学员掌握“猫狗咬伤三步法”——清水冲洗、开放伤口、立即就医接种疫苗,破除“包扎止血”等常见误区。
技能实践:从“知道”到“做到” 强化急救技能
在技能实践环节,学员分组,在护士老师“一对十”的严格带教下轮番上阵,完成两大核心操作考核:
徒手心肺复苏:学员们在模拟人教具前跪地操作,严格按照“评估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呼吸→呼救求助→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标准化流程反复练习。带教老师细致纠正按压位置、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手法,确保按压有效、通气充分。“30:2,再来一轮!注意手臂要垂直,用身体的力量!”指导声此起彼伏。
海姆立克急救法:学员们大声念诵“剪刀!石头!布!弯腰!抱紧!向上冲!”的口诀,练习针对儿童及成人异物卡喉的标准腹部冲击法。同时,带教护士针对婴幼儿的“托下巴!翻过来!(头低脚高)拍后背!”背部叩击法也做了专门指导。
“考核通过的学员将获得‘急救小能手’实践证书。”带教护士介绍,“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学到的急救技能传授给身边更多人。”
多元课程设计,寓教于乐深入人心
在紧张的核心技能学习之余,夏令营还精心设计了“神奇魔法学堂”环节。知名魔术师阿亮通过趣味魔术表演,巧妙地引导学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保持冷静、细致观察。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让严肃的急救培训不再沉闷,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暑期安全锦囊 家庭一起学起来!
活动尾声,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邵启兵再次提醒学员及家长暑期安全防护要点:
1、溺水防范:警惕“安静溺水”,儿童戏水需成人全程监护;
2、动物咬伤:勿挑逗流浪猫狗,被咬后勿挤压伤口;
3、异物梗阻:进食时勿嬉闹,牢记海姆立克自救法。
此次急救知识夏令营不仅为学员们颁发了象征技能掌握的“急救小能手”证书和实用的急救包,更在他们心中深植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和“敢救、会救、科学施救”的勇气与能力,为孩子们平安度过暑假增添了一份坚实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市中心医院“暑期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夏令营”公益项目始于2010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累计惠及学员超过3000人次,持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供稿丨宣传部 秦璐
一审丨宣传部 陈颖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
医德医风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举报:
一、信息平台:长沙市中心医院官网
二、邮寄地址:长沙市韶山南路161号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邮编:410004
三、来访接待: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