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院药学部获评中国防痨协会首批“抗结核药物TDM专业实验室建设示范单位”
7月6日,中国防痨协会在京召开“中国防痨联合体治疗药物监测(TDM)赋能结核病精准治疗学术研讨会”,并公布首批抗结核药物TDM专业实验室建设示范单位名单。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药学部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示范单位。
药学部作为湖南省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已形成集药品调配、临床药学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完整医院药学体系。近年来,专科科研实力显著提升,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我院药学实验室自2007年开展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技术以来,持续推动个体化药物治疗发展。2018年开展抗结核药物监测至今,已完成检测约10万例次,检测规模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建成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平台,年度抗结核药物监测突破1万例次,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获评国家级示范单位,标志着我院在结核病精准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作为湖南省结核病防治的中坚力量,我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精准医疗、个体用药”诊疗体系建设,为“健康中国2030”结核病防治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大力量。
同心聚力 共筑结核病防治“心”防线——我院开展结核病防治志愿者心理赋能活动
为加强结核病防治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团队心理抗压能力,7月4日下午,由医院团委、肺科医院党总支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同心减压 聚力前行”心理赋能活动在职工之家成功举办。30余名结核科医务人员和防治志愿者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体验式培训模式,精心设计了“洗衣舞”“风中劲草”“同心大团圆”等系列互动游戏。在专业引导师的带领下,参与者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各项挑战,既缓解了工作压力,又增进了彼此信任。特别是在“同心大团圆”环节,志愿者们从最初的动作不一到最终默契配合,生动展现了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作为肺科医院党总支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具体实践,及院团委精准对接青年职工需求、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的实际举措,此次活动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为长期奋战在结核病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减压平台;二是增强了志愿者团队协作意识;三是通过心理赋能提升了志愿服务质量。参与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结核病防治工作,为守护群众健康贡献更大力量。
未来,我院将持续关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相关活动,打造一支专业过硬、心理素质强的结核病防治队伍,为“健康长沙”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院病理科专家参编《骨软组织病变病理读片精选》出版
近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骨软组织病变病理读片精选》一书。该书精选88个病例,共40余万字,主要取材于湖北“荆楚骨软组织病理群”的典型病例。我院病理科主任医师王志敢、副主任医师赵艳、刘爱凤等专家参与编写,并贡献了5例经我院确诊的疑难罕见软组织肿瘤病例,其中4例已被2020年WHO第5版骨与软组织肿瘤新分类收录。
病理科副主任蒋莎莉、主任医师王志敢教授长期深耕疑难病理诊断领域,曾系统接受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培训。2024年10月,两位专家还参加了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软组织疾病病理诊断”培训班并通过考核。
该书的参编出版,体现了我院病理科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领域的专业水平,获得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我院宣传部拍摄组图《门》在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上展出,并荣获“优秀青年摄影师称号”
7月4日,由我院宣传部陈颖创作的医疗纪实摄影组图《门》,在第三届遵义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上展出,陈颖荣获“优秀青年摄影师”称号。
本届遵义海龙屯影像文化周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大赛从两万余件作品中评选出80件获奖及精选作品,在影像文化周期间进行专题展出。陈颖创作的组图《门》,通过近几年在医院的急诊、门诊、手术室等地拍摄,展现出长沙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
医德医风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举报:
一、信息平台:长沙市中心医院官网
二、邮寄地址:长沙市韶山南路161号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邮编:410004
三、来访接待: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