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订阅号
  • 服务号
您现在的位置: 长沙市中心医院 > 新闻纵览 > 健教聚焦
健教聚焦
3毫米的隐匿癌灶被精准锁定!PET/CT“组合拳”让肿瘤无处可藏
发布日期:2025-08-22

  全身骨转移,却始终找不到癌症的“老巢”?当传统检查手段陷入僵局,一项前沿影像技术组合露出了锋芒。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核医学科通过PET/CT“组合追踪”技术,从茫茫细胞中成功捕捉到一枚仅3毫米的隐匿乳腺癌病灶,为陷入绝望的患者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

病情迷雾:腰痛背后,竟藏转移瘤

  65岁的张阿姨(化名)近两个月来饱受腰痛困扰。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劳损,但随着症状不断加重,情况变得不容乐观。入住长沙市中心医院后,经过CT和MRI检查,医生发现张阿姨全身多处骨骼存在骨质破坏,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骨转移。

  令人焦虑的是,尽管多处检查提示存在转移,原发肿瘤却如同“隐身”一般,难以寻觅。没有找到原发灶,就无法开展针对性的治疗,诊断陷入僵局,患者和家属因此忧心忡忡。

破解之道:PET/CT“组合拳”,让肿瘤无处遁形

  面对这一难题,医院核医学科团队果断采用更为先进的分子影像“组合拳”——同步开展18F-FDG与18F-FAPI两种PET/CT显像。18F-FDG PET/CT:犹如一位敏锐的“猎手”,能够高效捕捉全身高代谢的肿瘤细胞,堪称发现转移灶和原发灶的“金标准”。

  18F-FAPI PET/CT:则如同一把精准的“钥匙”,专门锁定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I),对乳腺癌、胰腺癌等具有更早、更清晰的显示能力,甚至能揭示FDG显像阴性的病灶。

精准锁定:3毫米病灶终“现形”

  联合显像清晰揭示:张阿姨全身多发骨转移灶均呈现高摄取(浓聚),确证了转移的存在;尤为关键的是,在其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发现一个仅3毫米的微小病灶,在18F-FAPI图像中表现出显著的放射性浓聚,而这一微小病灶在常规影像和FDG图像中几乎难以辨识。这一重大发现,为诊断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后续穿刺活检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至此,长期困扰的“原发灶不明转移癌”谜团,终于得以解开!

及时治疗:病情得以有效控制,患者重拾信心

  明确诊断后,张阿姨迅速接受了针对乳腺癌的系统性治疗。目前,她的病情已得到显著控制,腰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整体状况稳步改善,重新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长沙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吴菊清介绍,在肿瘤诊断的错综复杂局面中,核医学科的PET/CT技术,特别是多示踪剂联合显像,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侦察利器”。该技术不仅能精准锁定隐匿病灶,为分期评估和治疗方案提供导航,更为医院长远发展精准医疗注入了强劲动力。

供稿丨核医学科 尹璇 宣传部 高琳
一审丨核医学科 吴菊清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