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只是踩水玩,没想到竟踩进了‘死亡陷阱’!”近期持续高温,长沙郊区某野生溯溪地发生惊险一幕:4岁幼童失足掉入水坑,众人现场实施教科书级急救,120接力上演“生命接力赛”。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专家提醒,野外水域暗藏致命风险,掌握科学救援方法刻不容缓。
20秒内两人相继遇险 学医家属紧急救援
8月19日,罗先生(化名)一家8人兴致勃勃地驱车来到野外一处溯溪地点。
4岁女儿扬扬(化名)在溪边玩耍时,不慎失足掉入水坑。孩子舅舅立刻下水营救。由于水坑情况不明,舅舅在救援过程中被吸入坑内,一时无法脱身。同行家属吓得惊慌失措,但其中几位熟悉水性的朋友迅速冷静下来,一边大声呼救,一边跳入水中展开救援。
扬扬很快被救上了,除了受到惊吓外,身体并无大碍,但是孩子舅舅已失去意识,口唇发紫。关键时刻,一位学医家属立即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与此同时,其他亲友已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已趋于稳定,神志清楚。医生表示,由于救援及时、急救措施得当,伤者暂无生命危险,但仍需留院观察一段时间。
野外水域存在致命陷阱急诊专家支招急救技能
“野外溯溪露营虽然能亲近自然,但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不熟悉的水域,水底情况复杂,可能存在暗流、漩涡、淤泥、尖锐石头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溺水事故或外伤。同时在野外环境中,一旦发生意外,救援难度较大,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邵启兵强调,野外溯溪露营务必做好充分准备,提前了解天气和地形情况,选择安全的露营和溯溪地点。要配备救生衣、急救包等必要的安全装备,照看好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如果不熟悉水性,切勿贸然下水。
“溺水急救时,先开放气道和实施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因为淹溺患者的核心病理是缺氧,尽早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优先于胸外按压。”邵启兵主任表示,在发生溺水事故时,由于水、水中污泥和杂草堵塞呼吸道或因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窒息或缺氧,导致呼吸、心搏停止。若急救不及时,4 ~ 7 min 内即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故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自救和互救。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溺水者的生还概率。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利器”。
溺水心脏骤停后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要点: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检查患者有无反应。
3.大声呼救,旁人请拨打 120!
4.判断患者呼吸和脉搏:脉搏和呼吸同时判断。脉搏检查定位准确,同时扫视患者胸廓起伏情况,时间不超过10秒(触摸不到也可以立即施救)。
5.让患者平稳仰卧于地面,头躯干在一条线上,解开衣服松开裤带。
6.开放气道。头偏向一侧,用纸巾或者纱布清除口鼻分泌物或活动性假牙。在患者没有骨折的情况下,使用仰头提颏法。一手按压前额,另一手食中指向上提起下额,使头后仰。
7.口对口人工呼吸。平静吸气,一手拇食指捏紧鼻孔,口对口吹气一次,吹气时间1秒以上,呼气时应松开捏住鼻孔的手指,呼气时间与吹气时间相等,同法再吹气一次,吹气时用眼睛余光看胸廓是否有起伏。(无反应的溺水者一旦被移出水中,施救者即应开放气道,给予 2 ~ 5 次能见到胸廓抬起的人工呼吸,再行胸外心脏按压。)
8.以双乳头连线的中点为按压点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点,另一手掌平行重叠于该手手背上,两手交叉互扣,指尖抬起,双肩位于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深度至少5cm,而后迅速放松,按压 30次,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钟。(儿童按压深度4-5 cm)
9.完成5个周期的按压与吹气。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 30:2。
10.判断。心肺复苏成功的特征:心脏跳动,能听到心音;呼吸恢复;面色、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存在;有眼球活动或睫毛反射。如患者未复苏成功,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复苏成功或120专业人士到达现场。
供稿丨急诊医学科 林航 宣传部 汤雪
一审丨急诊医学科 邵启兵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
医德医风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举报:
一、信息平台:长沙市中心医院官网
二、邮寄地址:长沙市韶山南路161号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邮编:410004
三、来访接待: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