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喘气顺畅多了,终于可以出门好好散步了!” 近日,78岁的刘英芳(化名)老人因16年前更换的 “人造心门” 衰败面临生命危机,经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蒋路平主任团队联合多学科诊疗,成功为其实施该院首例经右股静脉—房间隔入路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为老人化解了险情。
胸闷、气喘用了16年的“人造心门”坏了
2009年,刘英芳因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接受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这扇小小的 “人造心门”,默默守护了她十余年的心脏功能,让她得以正常生活。可近两年,刘英芳频繁出现胸闷、气喘症状,哪怕只是简单散步,也会很快感到乏力,看着老人症状逐渐加重,家人赶紧带她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就诊。
检查结果显示,刘英芳当年植入的二尖瓣生物瓣已出现明显衰老、硬化,伴随严重狭窄与反流。“人工置换的生物瓣有一定使用寿命,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衰败,就像家里的门用久了会老化一样。”心血管内科主任蒋路平介绍,若不及时处理,刘英芳的心功能将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可新的难题随之而来:刘英芳已78岁高龄,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功能Ⅳ级等多种疾病,且有过一次开胸手术史,身体耐受度远不如前。“再次开胸换瓣手术风险极高,术中出血、术后感染、术后康复恢复周期长等问题,对她来说都是‘难关’。”蒋路平主任坦言,传统治疗方案显然不适合这位高龄患者。
多学科联合攻坚定制微创“心”方案
为给刘英芳争取最佳治疗机会,蒋路平牵头组织心胸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呼吸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展会诊。专家们围绕刘英芳的病史、心功能指标、影像检查结果反复研讨,充分评估手术治疗方式及风险。经过多轮论证,团队最终确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 ——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MViV)。
“相比传统开胸手术,此手术无需打开胸腔,仅通过血管穿刺就能完成瓣膜植入,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高龄、高风险患者。”蒋路平主任,这一手术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需要多学科团队高度配合,从通路建立到瓣膜定位,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偏差。
高难度挑战 让“心”重生
手术当天,团队为刘英芳开启了 “心门修复” 之旅。由右侧股静脉入路,使用房间隔穿刺器穿刺房间隔,开通股静脉-房间隔-左心房-左心室的通路,插入导丝和鞘管建立输送轨道。房间隔处进行预扩张处理,将预装好瓣膜的输送系统沿导丝推送至二尖瓣瓣环位置,在经食道超声实时指导下进行瓣膜的精准定位。快速起搏,待血压降至50mmHg以下充盈球囊实现瓣膜的释放。
手术过程:A.瓣膜定位;B.瓣膜释放;
术后心脏彩超所示:二尖瓣无返流
术后即刻造影与超声检查结果令人振奋:新植入的人工瓣位置合适、形态完整,开放功能正常,未见瓣中和瓣周反流,手术取得圆满成功!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刘英芳术后恢复顺利,胸闷、气喘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身体状态一天天好转,家人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术后刘英芳下床接受康复训练 ,点赞医护人员
“二尖瓣结构复杂,包括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及其附着的左心室,复杂的解剖结构意味着手术难度极高。”蒋路平介绍,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脏瓣膜置换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能够为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危重症病人提供更为先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
供稿丨心血管内科 肖樱 宣传部 朱文青
一审丨心血管内科 叶国红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
医德医风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举报:
一、信息平台:长沙市中心医院官网
二、邮寄地址:长沙市韶山南路161号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邮编:410004
三、来访接待: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