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6个“世界心脏日”(9月29日)来临之际,围绕“律动不息”这一全球主题,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启动科普宣传周活动,连续开展了多场科普讲座与公益义诊活动,倡导公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心脏急救技能。
心血管专家团进院区、入社区科普护心要诀
9月23日上午,该院心血管内科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心血管疾病”科普讲座及公益义诊,现场百余名市民及病友参与。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蒋路平指出,心血管疾病仍是全球头号“健康杀手”,每年致死人数高达千万,且呈增长趋势。人们想要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威胁,关键在于日常坚持,即坚持健康饮食、坚持积极运动、坚持彻底戒烟以及掌握急救技能。
随后,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在科普讲座中分享了许多实用知识。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叶国红聚焦“心脏乱跳”的隐患,详细科普了心房颤动(房颤)与脑卒中的密切关联。“房颤会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叶国红提醒公众需警惕心悸、心慌等症状,及时就医筛查干预,有效降低卒中发生风险。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金桥则针对高发的冠心病,重点传授了冠心病发作时的自救攻略。从识别胸痛症状、立即停止活动、正确服用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到及时拨打120求救,以及日常保养注意事项,内容实用性强。
科普讲座后,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小组带领现场市民及病友共同学习了易于掌握的“心脏康复弹力带操”。通过柔和的动作配合呼吸调节,参与者亲身体验了科学运动对心脏健康的积极影响。活动还特别邀请数位心血管病友走进心脏康复治疗室,体验专业的心肺运动试验与评估,直观感受规范化康复的益处,增强治疗信心。
义诊环节,心血管内科专家团耐心地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市民和病友解答疑问,仔细查看病历、分析病情,还根据个人情况给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
心血管内科将健康关怀进一步延伸至社区,于9月24日-25日走进雨花区左家塘街道树木岭社区、高升家园小区,持续开展“世界心脏日”科普知识宣讲及义诊活动,为更多居民送去心脏健康知识与贴心医疗服务。
47岁心梗患者警示:多重高危习惯埋隐患 预防刻不容缓
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了一名47岁男性患者吴凯(化名)。他因突发持续性胸痛被紧急送医,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医院迅速启动绿色通道,通过手术为其成功开通堵塞血管。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此案例再次向公众,尤其是中青年群体,敲响了防范心血管疾病的警钟。
吴凯长期作息紊乱,频繁熬夜打牌,久坐不动;饮食“重口味”,高盐高油;体重超标,BMI超出健康范围;且有20余年每日一包吸烟史。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泽华指出,心肌梗死年轻化并非偶然,吴凯的发病正是肥胖、吸烟、久坐、不良饮食等多重高危因素长期叠加的结果。李泽华提醒市民,预防心血管疾病需从日常细节做起。
首先,摒弃高危习惯。彻底戒烟并远离二手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果优质蛋白;每周进行至少2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规律作息,控制体重达标。
接着,定期监测指标。关注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时干预异常。
然后,识别预警信号。警惕持续性胸痛(超过15~30分钟且休息或服药未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间就是心肌”,及时救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最后,重视心脏康复。科学康复可改善心肺功能,预防疾病复发,提升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核心是‘快’,但根本在于‘防’。”李泽华强调,无论年龄大小,都应树立主动健康意识,将心脏保护融入日常生活。唯有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遏制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让心脏健康长久“律动”。
供稿丨心血管内科 宋娟 宣传部 秦璐
一审丨心血管内科 蒋路平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
医德医风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举报:
一、信息平台:长沙市中心医院官网
二、邮寄地址:长沙市韶山南路161号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邮编:410004
三、来访接待:长沙市中心医院安全办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