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长沙市中心医院 > 临床科室 > 肿瘤科
肿瘤科
自膨式可载粒子胆道支架 为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开通生命通道
发布日期:2025-06-24 阅读量:0

  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肿瘤科李岳勇教授联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院士团队成功为一位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完成院内首例自膨式可载粒子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在解决梗阻性黄疸的同时并且兼顾肿瘤治疗,达到“一石二鸟”的疗效。该项技术属于大型四级手术,省内极少医院开展,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肿瘤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1岁的刘爱云(化名)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并肝内胆管扩张恶性梗阻性黄疸,胆红素血症”入院接受治疗,患者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厌油厌食、精神差,明显腹痛不适,肝功能损害严重。   

术前CT(正位、侧位)显示: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并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

 

  李岳勇教授分析,患者因胆管癌、阻塞性黄疸,致使肝脏功能受损,大量胆红素集聚在肝脏不仅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还可导致肾脏排泄负荷过大,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对大脑和神经产生不可逆性损害。患者目前的身体情况,难以耐受分期外科根治性手术和放化疗,但是患者病情进展极快,延误下去将危及生命。既要解除胆道梗阻这一难题,更要兼顾胆管癌治疗, 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

  经李岳勇教授联合多学科讨论后,最终选择施行可载放射性粒子胆道支架置入术,术中使用的自膨式可载粒子胆道支架由我国东南大学滕皋军院士团队自主研发,术中通过将载有碘125放射性粒子的胆道支架置入胆总管内,进行支撑引流和近距离放疗,不仅可以解除胆道梗阻,还能抑制肿瘤生长,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恶性胆道梗阻。

  完善术前准备后,手术团队在局部麻醉下,通过一根纤细的导丝牵引,将一枚载有碘125放射性粒子的自膨式胆道支架,巧妙置入患者的胆总管内,撑开狭窄的胆道,恢复胆汁正常流通。

术中自膨式可载粒子胆道支架植入术

 

自膨式胆道粒子支架成功植入,胆道通畅,粒子放射治疗肿瘤组织


  术后,刘爱云胆道梗阻已明显减轻,皮肤黄疸明显消退,腹痛减轻,精神、饮食、睡眠改善。术后一周复查肝功能明显好转,顺利出院。而装载在支架中的碘125放射性粒子还将持续发射低能量射线,精准杀伤肿瘤组织,按预期持续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效能。

术后复查CT:支架植入术后,肝内胆管扩张较前明显好转


  李岳勇教授介绍,梗阻性黄疸的典型症状为皮肤、巩膜中度至重度黄染,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肝脏结节,质地比较硬,还可出现肝区叩痛。并发症常见的有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肾功能损害等,如果不及时解除胆道梗阻,将会危及生命。此项新技术集胆道引流和局部抗肿瘤治疗于一体,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当日即可下床活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能显著改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供稿丨肿瘤科 王玲 宣传部 朱文青
一审丨肿瘤科 李岳勇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