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长沙市中心医院 > 临床科室 > 急诊科
急诊科
铁钉扎伤后未规范处理,六旬老人险丧命丨破伤风防治误区与科学应对指南
发布日期:2025-05-07 阅读量:0

  65岁的杨建业(化名)做农活时不慎被锈铁钉扎破了右脚,因创口不大,老人没放在心上,简单止血后继续工作。一周后,老人突然出现了全身乏力、张口困难,还伴有四肢抽搐,送至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救治,诊断为破伤风感染,病情危重。经过医护人员两周的全力救治,最终转危为安。

医务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治疗

 

  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邵启兵提醒,破伤风是潜伏在创伤背后的“无声杀手”。尽管疫苗接种覆盖率逐年提高,但每年仍有数百例病例报告,其中建筑工人、农民等职业群体风险最高。邵启兵结合医学原理、典型案例与预防策略,深度解析破伤风的五大真相,揭开这一“无声杀手”的全貌。

真相一:铁锈非元凶,厌氧菌才是幕后黑手

  许多人误以为铁锈直接导致破伤风,实则罪魁祸首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其芽孢可存活于土壤、灰尘、动物粪便中数十年,尤其高发于农田、工地等区域。 

为何深窄伤口更危险?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严格厌氧,在缺氧环境中激活。当铁钉、木刺造成深部穿刺伤时,伤口表面快速闭合,内部形成无氧环境,芽孢随即释放痉挛毒素。该毒素是引起破伤风临床表现的主要致病物质,毒性极强,人的致死量小于1ug,罹患该病治愈后不形成免疫力。

真相二:24小时急救窗口期实为误区 

  民间流传“受伤24小时内必须处理”的说法并不科学。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3~21天,可短至一天内,罕见病例潜伏期可达半年以上,其长短取决于: 1.伤口污染程度 2.毒素产生速度 3.个体免疫状态 

为何不要拖延就医?

  尽管超过24小时仍可注射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但毒素一旦与神经细胞结合,将不可逆转。临床案例显示,一名渔民被贝壳划伤后5天才就医,虽接受治疗,仍因呼吸肌麻痹死亡。

真相三:疫苗保护期有限,加强主动免疫不可忽视

  我国新生儿普遍接种百白破疫苗(DTaP),但成人加强免疫意识薄弱。 

疫苗时效性详解:

全程接种(3剂)后5年内:对破伤风有完全保护力,清洁伤口无需额外处理;

5~10年:仅对清洁伤口有效,污染伤口需补打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 

超过10年:免疫记忆显著下降,所有伤口均需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 

未全程接种(3剂)或免疫史不详,所有伤口均需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并完成全程免疫,污染伤口需同时注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

真相四:这些“隐形伤口”更需警惕

除生锈铁钉外,以下场景感染风险极高: 

1.动物咬伤:狂犬病疫苗常掩盖破伤风风险

2.烧伤/冻伤:坏死组织为破伤风杆菌提供温床,需彻底清创

3.慢性感染灶:中耳炎、牙周脓肿等可能继发破伤风

科学急救四步法:从家庭处理到专业救治

1.紧急处理:黄金1小时原则
禁忌动作:用嘴吸伤口(加重感染)  
正确操作:戴手套轻挤伤口,排出污血与异物  

2.深度清洁:流水冲洗15分钟
持续冲洗可减少90%细菌量  
优先使用生理盐水,紧急时可用瓶装水  

3.消毒与暴露:破坏厌氧环境
及时就医,彻底清创,破坏厌氧环境  

4.医疗干预:双管齐下
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直接中和毒素  
主动免疫:接种疫苗刺激长效抗体  

危重症状识别:与死神赛跑的关键信号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表明毒素已侵入中枢神经:

1.苦笑面容:面部肌肉痉挛导致牙关紧闭、嘴角外咧;
2.角弓反张:背部肌肉强直,身体呈弓形;
3.自主神经紊乱:血压骤升、心律失常、多汗。 

急救措施: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昏暗环境(声光刺激可诱发痉挛);
2.侧卧位防止误吸;
3.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说明“疑似破伤风”。
 
疫苗接种:儿童期完成基础免疫,潜在外伤高危人群完成暴露前的免疫预防。

 

供稿丨急诊医学科 郭萃蓉
一审丨急诊医学科 邵启兵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